偷拍、“搬运”都侵权,米哈游披露“打击游戏泄密专项行动”最新进展
游戏泄密问题频发,厂商维权势在必行
近年来,游戏行业屡屡受到泄密行为的困扰。无论是剧情、玩法被提前曝光,还是角色建模、地图等内容遭到泄露,这些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玩家的游戏体验,还扰乱了游戏运营节奏,甚至可能对游戏的口碑和企业声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开始拿起法律武器,对泄密行为进行坚决反击。
米哈游重拳出击,打击泄密成效显著
近期,针对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并传播未公开游戏内容的行为,米哈游公布了其维权行动的最新进展。据悉,部分涉案团伙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多人受到行政处罚。此外,米哈游还对200余名恶意传播泄密内容的个人进行了追责,并获得了侵权人的公开道歉。其中,单个侵权人被判赔最高金额达55万元。这一系列行动中涌现的多个全国“首例”案例,为游戏行业打击泄密行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内测玩家成“内鬼”,泄密行为代价高昂
许多游戏在正式发布前会邀请玩家参与内测,但部分玩家却因炫耀或牟利目的,从内测玩家摇身一变为“内鬼”。他们无视保密协议,偷录未公开内容并在网络上传播,给游戏厂商带来了巨大损失。对此,米哈游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权,并通过诉前行为保全等措施及时止损。
例如,在一起全国首例涉游戏未公开角色设计的商业秘密诉前行为保全案中,某玩家参与《崩坏:星穹铁道》测试时,私自录制新版本游戏画面并传播。米哈游发现后立即向法院申请诉前行为保全,法院迅速裁定禁止该玩家继续传播相关内容。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50万元。
直播平台成泄密“重灾区”,账号出借者同样担责
除了偷录,直播平台也成为游戏泄密的重要渠道之一。2023年8月,《崩坏:星穹铁道》线上测试服玩家刘某将其账号出借给某主播廖某,后者在直播中披露了未公开内容,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米哈游提起诉讼后,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9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刘某与廖某共同侵害企业商业秘密,并连带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追逐“黑流量”,博主因“搬运”泄密被判赔55万
提前曝光未公开游戏内容往往能吸引大量关注,部分网络博主为追逐“黑流量”,频繁转发扩散涉密内容。尽管他们并未直接实施偷录行为,但此类“搬运”同样需承担法律责任。
2023年8月至2024年4月间,某社交平台博主持续发布涉及《原神》和《崩坏:星穹铁道》14个版本以上的未公开内容,相关视频点赞数超190万次,转发超45万次。米哈游提起诉讼后,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于去年12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该博主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和著作权,判赔55万元,并要求其公开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门户网站侵权,被判赔偿33万
去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某门户网站及其关联自媒体账号在两年内发布了近百条涉及《原神》16个版本的未公开信息。法院一审判决认定该网站构成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判赔33万元。这些案例不仅震慑了喜好“搬运”未公开内容的用户,也为游戏行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提供了有效路径。
专家解读:快速保护机制初见成效,细则仍需完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刘维指出,泄密行为司法认定的调整与优化,反映了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不断完善。网络游戏侵权案件具有权利类型多样化、侵权手段复杂化、权益恢复难度大等特点,过去对于商业秘密的定性与定损一直是保护的核心难点。
他认为,近期多地法院创新性地将未公开游戏内容纳入商业秘密范畴,丰富了司法保护实践。同时,借助诉前禁令与行为保全常态化等手段,为游戏行业提供了“快速保护机制”,体现了司法实践在适应数字时代需求中的积极作用。然而,他同时表示,如何认定游戏商业秘密的价值性及泄密行为造成的损失,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期待进一步明确相关细则,细化因果关系判定,推动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规范化进程。